“叔叔,我也要签订遗体捐献协议,死后救助别人。”这是一个29岁青年临终前一天向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东至工作站副站长司新国说的一段话。2月27日,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个陌生人重见了光明,遗体捐献给了皖南医学院成为一名无言良师。他叫檀剑雄,他的名字就像他的人格一样杰出、高大,他的无私奉献为他短暂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幼年萌生爱心 童年小行善举
檀剑雄出生于1994年8月8日,这个日子是中国的父亲节(爸爸节),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出生就与爱有缘。他成长在一个温馨慈爱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学校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育与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透满爱心的种子,使他逐步养成了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好习惯。他是父母的掌中宝,得到百般呵护,但他却没有娇生惯养,他在得到父母疼爱的同时,也受到了严格的要求,从小就培育了他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懂得了怎样关心爸爸妈妈。六岁的时候他就知道小心翼翼地给爸爸泡茶,妈妈病了就主动帮妈妈洗碗扫地。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不给爸妈添麻烦,爸爸妈妈称他是个懂事的乖孩子。从小在他心目中,那些伸手乞讨的老人、残疾人都是值得自己帮助的“可怜人”。每次同爸爸或妈妈一同上街,遇到他心目中的“可怜人”,他总是把自己身上带的零用钱全部赠送给他们,直到口袋空空。而这些小善举也总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许与支持。一次在放学路上,他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手拄拐杖坐在地上向路人讨吃,他在旁边小店买了两个包子送给她,并回家找来爸妈买了大米和方便面用三轮车将老人送回邻村的老人家里。
少年突发疾病 青年病魔缠身
2008年5月9日,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檀剑雄突然右膝盖疼痛不能行走,被送到东至县人民医院检查,初步确症为大腿骨质疏松,医生建议父母带他到大医院检查治疗。5月10日在安庆116医院确症为良性骨纤维瘤,5月12日做了手术治疗。手术后身体慢慢恢复,可右腿仍然不能站立,后又在合肥安医附院进一步检查,确症为急性脊髓炎。从那时起先后在东至、安庆、合肥、山东、北京等多家医院持续医治四年,父母为他用尽了家里所有积蓄并借债累累,无奈之下放弃了治疗。回家后虽能站立而不能行走,在家通过父母康复训练慢慢可以拄双拐走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2011年3月拄着拐杖重返校园,他好学上进,2012年6月以578分成绩考入东至一中(高中)。2012年11月他的先进事迹刊登在校报,在学校广泛宣传,同年12月被池州市共青团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4年6月因病情复
让生命更崇高 在奉献中延续
2021年10月,檀剑雄的父母在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东至工作站的帮助下到县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登记志愿书。父母的大爱深深感染着久病不治的檀剑雄,一次他跟妈妈说:“我也要跟你们一样签订遗体捐献,死后把一切献给国家。”妈妈看着儿子流下了眼泪。2022年2月26日,他叫妈妈喊来“三献”的叔叔阿姨,说有事求助。在床上声音低沉的他向三献工作站副站长司新国说:“叔叔,我也要签订遗体捐献协议,死后救助别人。”司新国表示赞同并鼓励他要听父母话,按时吃饭吃药,自立自强。他含着泪点了点头说“谢--谢--叔--叔!”。第二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他捐献的不仅仅是躯体,更是一颗高尚的心,他的行为值得人们致敬。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感恩社会的伟大情怀,看到了一个普通家庭父母辛勤培养的儿子无私无畏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